129
【资料图】
文/趙小花
我想在大多数情况我们对于印度的误解,来自于我们的傲慢与无知。实际上,印度的历史要比华夏更加久远,口口声声称呼「阿三」,看着他们火车上挂满了人,又回头看看我们如同出膛子弹一般的高铁,成了我们嘲笑他们的资本。
诚然,这两个国家有太多的不同之处,一个无比虔诚的信奉着属于自己的宗教,一个是彻底的无神论者,一个不顾一切的往前冲,哪怕付出的代价是头破血流,一个安于现状,不肯为国家的进步做半点贡献。但是它们也是那么的相像,同样的十几亿人口,同样的国家近代史,同样是悠久的千年历史古国,被西方列强占领、欺辱,另外,以及某种程度上同样的——劣根性。
我不知道现在是否到了谈论这部电影的时候,因为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出该以什么擦边球的方式描述这部电影,实际上,只有你看了,才知道印度是多么的可悲,以及这可悲性之中深埋的可怜与必然。这部电影之所以能触及我,不是因为我是一个印度人,这就说明了电影的共通之处,我们在不同制度下的两个国家,处理事情的手段,与阶级之间的划分,却是惊人的相似,他们所批判的东西,只要擦掉,换个称呼,竟然也完全分毫不差,甚至说恰当其分也不为过。
在这个话语权既是真相的年代,媒体相当于变相的拥有所有导向性控制舆论的能力,因此,当发生在印度某市的一起强奸女性焚尸案,在一夜之间彻底发酵,让整个国家都在严肃且活泼的关注这件事。
被奸杀焚尸的女性是一位国立大学导师,在学校拥受尊重地位,但副校长在葬礼发言的悼念词不仅没有任何遗憾哀伤之意,反而强调这是这位教授咎由自取。这番言论惹怒了爱戴她的学生们,国立大学的学生们站起来抗议大学管理层的冷漠与偏见。事情很快进一步发酵,当地警察局动用暴力攻击学生,一番被警察血腥攻击的惨象经由学生拍摄的视频散播向全社会。
事件再一次升级且被上层领导关注,国家警察局局长委派一位副督长全权调查这件事。副督长快速查明事件来龙去脉,一个月之内锁定了焚尸的四名嫌疑犯,不曾想逮捕的消息被泄漏,被媒体广泛报道,于是社会各阶层都要求快速处死这四位穷凶极恶的嫌犯。被杀害导师的学生们更是一度冲向警察局,因为他们怀疑警察包庇罪犯。国家警察局局长迫于压力,下令把四位罪犯转移到国家高级拘留所,怕他们万一被众怒的人群杀害。
在押解的过程中,副督长私自处死了这四位嫌犯,并且对外宣称是他们夺走警察手枪,想要逃走,迫不得已对他们行使「遭遇性击毙」。事情发生后,所有人都兴高采烈,连国家电视主持人都兴奋的宣称这是印度历史上最大快人心的一天。但同时,副督长也因为使用权力不当,被国家人权委员会起诉,在审判的当天,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场最不得人心的起诉,副督长一定会被无罪释放。但事情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由此牵涉出一场高级官员如何运用手段,用舆论导向拉扯着民众的情绪,最终,一切走向真实,同时,一切也都假的离谱。
对于电影之后的发展,我不能再多讲了,讲多了,这部电影就在我嘴里失去了魅力,再者,太过于敏感,尤其在我的国家,任何敏感的东西都是危险的,所以以下,我仅说出我对电影的看法。
这是一部很厉害的电影,奸杀焚尸与副督长调查把电影分成了上下两个部分,通过一系列的抽丝剥茧,它把现今世界所有制定规则、玩游戏、吃瓜的人,都剥光了放在火上用烈火猛烤,它让人清楚的看到,虽然这个社会值得我们为之奋斗,但与此同时,它又是多么肮脏、罪恶、虚伪。我总说,善良对那些坏蛋是没什么用的,要战胜那些坏人,唯一的办法就是要比他们更聪明,甚至可以说要更狡诈。在这场互相博弈的过程之中,要记得,坏人们是没有底线的,这就是他们最大的手段,利用任何可以利用的东西,操纵民意,煽动民众,以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所谓民众呢?他们不是无辜的,不,不是「他们」而是「我们」。当自媒体大行其道,我们好像从一两个标题中就看清了事情的真相,把自己当作了判决任何事情的法官,当事情的发展超出了我们的认知,我们就嘲笑执政者的无能与可笑;当事情顺从民意,不过多久,当初震惊全社会的事件便会随着时间,消逝于大众的记忆之中。民众永远是最愚昧的人,无论你把他们当作具有独立思考的东西,还是顺从的绵羊,他们只不过是跟随者身边人——亦或者互联网上的舆论左右摇摆,如墙上枯草一般。
从电影讲到现实,似乎有些远了,没有那么多情节起伏、没有那么多矛盾冲突,但其实,这两者的距离要比我想象的更大。
獨立、自由、不妥協。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