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下午,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呵护自然之美·促进绿色发展——高质量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主题论坛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举行。论坛上,由贵州省林业局局长胡洪成上台发布并宣读《高质量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贵阳宣言》。
贵州省林业局局长胡洪成发布并宣读《高质量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贵阳宣言》
宣言全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们,各承办方,应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执行委员会邀请,召开“呵护自然之美·促进绿色发展——高质量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主题论坛,于2023年7月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贵阳市现场和远程会晤。共同关注和探讨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设,为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回顾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我们深刻认识到实现《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各项目标,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2050年生物多样性愿景的重要性。要实现这一目标,高质量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是不可或缺的。
我们必须认识到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各国同舟共济、共同努力。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共同的期盼。绿色发展作为顺应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旨在用最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实现高质量和可持续的发展,已经成为各方共识。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中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大自然留给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全球已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自然保护地体系并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作为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公约的缔约国,正积极向科学与和谐发展转型,高度重视和推进文化多样性。中国已建立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功能多样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处。贵州初步框定梵净山、西南岩溶两处国家公园创建区域,完成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布局。中国的目标是到2025年,初步建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到2035年,显著提高自然保护地的管理效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使自然保护地的规模和管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为建设生态文明,保存珍稀濒危物种、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生态支撑。
2021年,中国庄严宣告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中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逐步将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纳入国家公园体系。
我们在此宣告,怀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共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我们将努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高质量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增强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维护生态安全。
为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将共同努力:
1.以生态文明为引领,建立和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人类福祉。坚守良好的自然生态造福人类的初心和使命,根据时代发展和自然保护需求,建立和完善符合要求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人类福祉。
2.坚持严格保护,保障世代传承。我们将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应该保护的地方保护起来,做到应保尽保。努力营造人们能够享受大自然馈赠和天蓝地绿水净、鸟语花香的美好家园,并为后代留下宝贵的自然遗产。
3.倡导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方式。我们将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自然保护的长效机制,采取一切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和空间规划工具,提高区域保护与管理的有效性,并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保护的范围。以加快保护物种和基因多样性,减少或消除当前对生物多样性的紧急威胁。
4.强调系统观念,加强整合优化。我们将以系统性整合为基础,强化自然保护地的科学保护和管理。以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原则设置自然保护地,将符合条件的优先整合设立国家公园,同时按照同级别保护强度优先和不同级别服从高级别的原则进行整合优化。在管理上,我们将加强依法确权和分级管理,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实施自然保护地的统一设置、分级管理和分区管控,使之在依法保护的框架下更加系统和优化。
5.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地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功能。我们充分认识到科学建立和管理自然保护地体系是践行绿色发展观的重要途径。我们将平衡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探索自然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新模式,发展以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从保护自然遗产、满足人民需求、开展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经济方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使当代人民既能享受到美丽生态环境的馈赠,也能获得现实的康养体验。
6.关切自然保护地的传统知识与生物多样性惠益的共享。我们支持并承诺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昆蒙框架”的指导,确保利用遗传资源、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和传统知识等所产生的货币和非货币惠益能够公正公平地分享给自然保护地内原著民和地方社区,并适当保护相关的传统知识。
7.调和自然保护地与社区经济发展的关系。我们努力让自然保护地与当地社区经济发展之间衔接,帮助原著民和当地社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我们将突出自然保护地产品的生态附加价值,使当地原著民从自然保护地的建立和保护中直接受益,并成为直接参与和促进保护和管理的重要力量。
8.加强自然保护地的生态监测与科学研究。通过网络体系构建与合作共赢,我们将加强更广泛区域的自然保护地野生动植物与生态系统监测,开展更深入广泛的科学研究。我们将建立统一的调查监测体系,建设智慧自然保护地,使自然保护地体系成为人类科学研究自然、认识自然的观测站和试验场,拯救濒危物种、认识生态过程、修复受损生态系统的诺亚方舟和科学伊甸园。
9.加强自然保护地的管理和监督,严格保护自然环境。我们将对自然保护地以严格的监管,使之成为自然生态保护的典范和表率之地。我们将与各国政府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地的生态环境监督考核,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通过建立一整套体系完善、监管有力的管理制度,促进自然保护地得到有效保护。
10.传承传统文化和生态理念,着力构建自然保护地生态文化品牌。传承和保护丰富的风景名胜资源和多彩的历史民族文化,让更广大的公众获享生态文化产品,传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使之成为传播生态文明的阵地。
11.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地的宣教和游憩功能。我们将推动公众参与和开展生态教育,让人们从本地或全球的自然保护地中获取自然知识,了解自然文化,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生态观。更加注重青少年的教育,培养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能够从中获得身心愉悦的健康体验。
12.支持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我们理解并支持中国立足国情,继承和发扬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探索和创新成果。我们赞赏中国在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以及为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所作的重要贡献。
我们将秉持本次宣言,以良好的自然生态造福人类,高质量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更好地呵护自然之美,促进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远柏
编辑 王瑶
二审 尚宇杰
三审 谢巍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