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肉在生鲜灯的照射下显得格外鲜红(来源:信网 记者 赵彦阅 摄)
信网7月31日讯(记者 赵彦阅)“在菜市场看上去很新鲜的肉,怎么买到家就变样了?”相信有很多消费者都有同样的经历。在超市、菜市场看着光鲜水灵的肉类和蔬果,买回家后却大变样,这其中的奥秘就在于“生鲜灯”,这种通过调整光照颜色让食品看起来更“新鲜”的灯具,近年来在各大商店超市、生鲜市场上运用非常普遍。虽然使用生鲜灯并不代表商家所售卖的食品品质一定不好,但这种灯光的确存在迷惑消费者的作用。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不得使用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等设施误导消费者对商品的感官认知。
(资料图)
被生鲜灯“美颜”后锃亮的海鲜(来源:信网 记者 赵彦阅 摄)
官方叫停食品“美颜”
“在摊位上看着红彤彤的、富有光泽的鲜猪肉,拿回家后就发现颜色变了,感觉不怎么新鲜。以至于后来每次去买肉都要拿起来放在没有红光的地方看看再闻闻。而且红光刺眼,每次去买肉都想赶紧出来。” 在农贸市场看上去十分鲜美的食材买回家后却从“卖家秀”变成了“买家秀”,使用生鲜灯对食材进行“美颜”对于商家来说,有可能是为了让食品从外观上看起来更加美观以便刺激售卖,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却存在着买到不新鲜食品的隐患。
“生意红火 根本停不下来”“专为生鲜市场定制 蜕变新生”“你还在为生鲜过期发愁吗?”“一盏色泽合适的生鲜灯让您的生意越来越好”……这些是淘宝商家在自家生鲜灯产品详情页面上的描述。信网在淘宝平台搜索发现,销量高的生鲜灯月销可以达到上千,大部分的商品在标题页面都写有“生鲜猪肉灯冷鲜肉海鲜灯卤菜熟食店专用灯”等字样。
商家在生鲜灯产品详情页面上的描述(来源:淘宝平台截图)
对此,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近日修订发布了《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自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七条明确提到,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不得使用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等设施误导消费者对商品的感官认知。
一旦回到自然光下,食材就没有现场看得那样有食欲,生鲜灯或将误导消费者(来源:信网 记者 赵彦阅 摄)
“生鲜灯”或将误导消费者
信网实地探访了青岛多家农贸市场发现,无论户外或室内光线是否充足,肉类、海鲜、蔬菜等摊位前,摊主们大多会打着一盏盏的灯照亮自家的产品。不同种类的产品摊位前生鲜灯的颜色也不一样,海鲜摊是大多是白色光,猪肉、牛肉摊是偏红色光。不过,对于这种给食用产品补光的做法,消费者们并不买账。正在买菜的市民胡女士说:“这种灯光一照射,就像是给这些食材加了美颜一样,实际上商品品质不一定和观感相符,一旦回到自然光下,没有现场看得那样新鲜有食欲了。”
在浮山所农贸市场,除了有使用生鲜灯照亮自家产品外,信网发现市场顶棚的灯光大多为偏暖的白色光,但有几处熟食摊位与其他摊位不同,顶棚灯光的颜色为红光。信网联系了浮山所农贸市场管理(青岛)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顶棚灯光由市场统一安装,都是安装的白色偏黄色的灯光,是为了给市场照明使用。“可能是有的商户为了美化食品,自己换灯泡调成了红光,后期会跟相关负责的领导反映。”
商家将市场内统一用于照明的白色光替换为红光(来源:信网 记者 赵彦阅 摄)
“生鲜灯”在团岛农贸市场同样使用普遍。在一家销售熟食的摊位前,红色的“生鲜灯”照在刚出锅的肘子上,肘子瞬间就像是被镀上了一层光。信网在探访中发现,即便同一个摊位或者销售的是同一类产品,摊主使用的“生鲜灯”也不一样。例如,卖猪肉的摊位用的都是红色“生鲜灯”,而卖鸡肉的摊位则不会刻意使用有颜色的生鲜灯。在水产海鲜摊位,海米、虾干等干海货上方打的是红色“生鲜灯”,而鱼类摊位用的都是冷色灯光。不过,在一家销售红石斑鱼的摊位上,摊主吊起了好几盏红色“生鲜灯”,像是要给鱼上颜色一样。
红色的“生鲜灯”照在刚出锅的肘子上,肘子瞬间就像是被镀上了一层光(来源:信网 记者 于晓 摄)
青岛市场监督管理局:后续会与市场对接整改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肉食、生鲜之类的产品一旦被生鲜灯“美颜”,将会传导给消费者错误的信息。
信网联系了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农贸市场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已经将关于照明设备使用的相关规定加入到市集农贸市场管理办法中。“现在我们可以督促市场的经营者在自己的摊位进行整改,等到12月1日,新发布的《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后,针对拒绝整改的经营者,我们将会采取处罚措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