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妈们分享编织心得
(相关资料图)
“忙不过来,订单多得根本忙不过来!”近日,记者走进涧西区武汉路社区邻里中心“妈咪手作”工作室,40岁的李花接一边说,一边忙着手里的活儿,五彩的毛线在她手里很快就变成了一个玩偶的雏形。
作为“妈咪手作”工作室负责人,李花接带领百余名宝妈编织手工艺品,产品最远销至欧洲。
百余名宝妈的编织产品远销欧洲
花朵、小动物、动漫玩偶……在“妈咪手作”工作室中,各种已经制作完成的手工艺品琳琅满目、惟妙惟肖。截至目前,该工作室能够生产的手工艺品超过百种,除了供给国内市场,还远销至欧洲。
“我一直喜欢做手工,没想到做着做着,还把它做成了产业。”李花接说,她最早接触毛线编织手工艺品是在五六年前,那时她是一名全职宝妈,由于长年围着孩子和老公转,她变得越来越不自信,还比较情绪化。在机缘巧合下,她发现做手工时心情能够很快平静下来,“从那时起,我便萌生了将编织手工艺品当成事业来做的念头”。
李花接手巧,也爱钻研。很快,她的好手艺被更多人知晓,订单也逐渐送上门来。有了独立的经济收入和自己热爱的事业,李花接慢慢自信、快乐起来。随着前来讨教的人越来越多,李花接发现,在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宝妈,“我在她们身上看到了自己以前的影子,便希望能够帮助她们尽快找回自我”。
就这样,“妈咪手作”工作室成立了。截至目前,该工作室成员已超过200人。其中,全职宝妈、下岗宝妈等“宝妈群体”有百余人。
精美的手工艺品
团队中的宝妈月收入2000元左右
33岁的刘俊知是一名二孩宝妈,今年4月,她加入“妈咪手作”工作室。
“我做全职宝妈5年了,跟社会脱节的时间长,有时候想出来工作却没有勇气,生怕自己做不好。”刘俊知说,对于宝妈来说,内心极其渴望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感,她与一些境遇相似的宝妈交流后,便决定加入“妈咪手作”工作室,“言传身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我想让孩子看到一个努力生活的妈妈”。
从零基础的手工“小白”到第一次独立完成手工艺品、赚得加工费,刘俊知只用了一周多时间。尝到了“甜头”,她更加认真对待这份工作,很快,她便成长为李花接团队中的骨干队员。如今,在不耽误照顾孩子的前提下,她通过这份工作每月可赚得2000余元。
“我们团队中的宝妈,月收入2000元左右,虽然钱不算多,但对于她们来说,是一个好的开始。”李花接说,她看到越来越多的宝妈在照顾家庭的同时,通过自己的劳动增加了收入,日子越过越好,她打心眼儿里高兴,这也成为她要把这件事做下去的动力。
她希望带领更多宝妈实现自我价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武汉路社区邻里中心的一支自乐组织,依托“妈咪手作”工作室组建的手工编织达人志愿服务队,将许多有技能、有时间的宝妈就地转化为社区志愿者,这些志愿者通过公益培训的方式,面向社区居民开设手工编织课堂,在自主就业的同时,实现了志愿服务的价值。目前,该主题课程已成为武汉路社区邻里中心的“人气”项目,赢得了居民好评。
李花接说,她希望吸纳更多宝妈加入她的团队,将手工编织中的钩织环节与组装环节细分进行,持续提高出活儿效率,带领更多宝妈实现自我价值,拥抱美好生活。(洛报融媒·洛阳网首席记者 王若馨 通讯员 彭梦蝶 王春艳/文 记者 潘郁/图)
标签: